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318|回复: 0
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经典名篇图文——​《论语·学而》

[复制链接]

1474

主题

234

回帖

5559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5559
发表于 2024-6-29 05:05:5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《学而》是《论语》第一篇的篇名,为历代儒家习阅之经典名篇。《论语》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。
87ac03631661229793e519b342b5ecd9.jpeg
《学而》一篇包括16章,内容涉及诸多方面。其中重点是“吾日三省吾身”;“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”;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以及仁、孝、信等道德范畴。
d452f79309aff6595ceefdf2e81109c8.jpeg
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其中第一章评价极高,说它是“入道之门,积德之基”。
591684712a23d3fae88e9c491de3deed.jpeg
“同门曰朋,同志曰友。” ——《礼记》
大意:“共同研习的人称为‘朋’,志趣相投的人称为‘友’。”
cfddf5b7899bea83dc63409c2fa73a83.jpeg
282c3cca569640d263ad1c1d1622e847.png
以学习为乐事,做到人不知而不愠,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、诲人不倦、注重修养、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。
a398104e797512a6c1b859a4d53f7d1b.png
33d44b776a606326923a464eb28f1262.jpeg
有子:孔子的学生,姓有,名若。在《论语》书中,记载的孔子学生,一般都称字,只有曾参和有若称“子”。有人认为《论语》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。
1c57ae8d75df58a7c63d51743463c002.jpeg
b374d2a548f5490ac41e935ec38a2e3c.jpeg
自春秋战国以后的我国历代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,主张“以孝治天下”,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。
6abd5b6a5c6e754c9c568b7fdf603091.png
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,又是伦理道德准则。有人认为古代的“仁”就是“人”字,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。
2f6275393c2aa239a5701b3dbb711b7b.jpeg
朱熹注曰:“好其言,善其色,致饰于外,务以说人。”
孔子对“巧言令色”的斥责,在《论语》中就记有三次(其它两次见于《阳货》、《公冶长》)。
曾子说:“胁肩谄笑,病于夏畦。”——《孟子·腾文公下》
de87f4b4ef0026a5eb2bfb702727ee8c.jpeg
儒家崇尚质朴,反对花言巧语;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,说到做到,先做后说,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,只说不做,停留在口头上。这表明,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,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,力戒空谈浮言,心口不一。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,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。
a1273b4db53ea7d6165fcc20b6d13c28.jpeg
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,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。自省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。曾参提出了“反省内求”的修养办法,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,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。《论语》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,要求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,进行自我批评,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,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。
b60bdca0dc39b8b841a20df6881e4542.jpeg
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,恪守信用;节约用度,爱护官吏;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。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。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,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。
91fbc2de211bd672dcee1a499c665198.jpeg
孔子要求首先要致力于孝悌、谨信、爱众、亲仁,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,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,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。
f5f4f5dae86816f1c1a354eebca7e52c.png
83206ac59fac290b91bba5c802b0820b.jpeg
e970799de598882821d9d26441dbe82a.jpeg
孔子办教育,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,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。
c8f07d57b55f99b493d9dadce55fa359.png
子夏认为,一个人有没有学问,他的学问的好坏,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,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“孝”、“忠”、“信”等传统伦理道德。
f646d45f676fa53e9e0ae1782bfa1a5c.jpeg
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,主要包括庄重威严、认真学习、慎重交友、过而能改等。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,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、威严深沉的形象,稳重可靠,可以付之重托。
孔子重视学习,不自我封闭,善于结交朋友,而且有错必改。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,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,可以说,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。
f0c20dd6f1690d2e396e098ccfb265cb.jpeg
2f1a4ef2f8fd547517b174ec05d16465.jpeg
关于忠、孝的道德观念,在《论语》书中时常出现,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,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。
b72894492344360558e99ddfb7b11ffa.jpeg
子贡:姓端木名赐,字子贡,卫国人,比孔子小31岁,是孔子的学生。子贡善辩,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,家有财产千金,成了有名的商业家。
3554a6caef19b34b4388225708e75435.jpeg
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,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了。孔子之所以受到我国历代治国者的礼遇和器重,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俭朴、谦让的道德品格。孔子认为,好胜,争取名声;夸功,争取名利;争不到便怨恨别人,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,都不符合让的原则。
ab67db54424199208571dbe9f1b8cf40.jpeg
《中庸》:"夫孝者,善继人之志,善述人之事者也。"
2eacf9fd0c62dd1568f528de7f2a2e25.png
d3872abc6e4627a48daa6c7fce317e67.png
《礼记·中庸》写道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。”孔子的弟子们对“信”和“恭”十分看重。不符合于礼的话不讲,讲了就不是“信”的态度;不符合于礼的事不做,做了就不是“恭”的态度。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。
c1162b8da7891bde57a37db0c2a24077.png
孔子"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"(《论语·述而》),颜回"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"(《论语·雍也》),都是这种境界的体现。
7e348f31ba0643740ccc25105910a391.jpeg
孔子认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不应当过多地讲究饮食与居处,在工作上应当勤劳敏捷,谨慎小心,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,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。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,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。
3e9796fc3a65fbc72241805b6286d1f6.jpeg ”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“。见《诗经·卫风·淇澳》。孔子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达到贫而乐道、富而好礼的境界。贫而乐道,富而好礼,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,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。
0666fa39eabbf3b1193532f35cb247e7.jpeg
8b7f2eff9b0c6c4e2ea70009bdbbe13b.png
子贡能独立思考、举一反三,得到孔子的赞扬。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。
abbc9f7879e2c24fc930ef51baa827b4.png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霎哈嘉论坛—初班课 ( 浙ICP备2024071040号-1 )

GMT+8, 2025-4-27 04:08 , Processed in 0.041674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