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阿育吠陀、瑜伽和密法
阿育吠陀、瑜伽和密法 (Tantra) 是在印度实践了几千年的古代 生命法则。在《吠陀经》(Vedas) 和《奥义书》(Upanishads) 中都 曾提到这些法则。瑜伽是与神性合一、舆实相合一的科学,密法是 控制能量的最直接方法,进而达到舆实相最终的合一;阿育吠陀是认知生命的科学。
这三者的目的是帮助每个人获得长毒、恢复活力及自我觉悟。 修练瑜伽和密法的目的是解脱,但只有少数自律的人能够透过修练 达到遣个终极目标。不过,任何人都能成功地透过阿育吠陀实现健康和长毒。
在个人的灵性成长层面,阿育吠陀是基石,瑜伽是躯干,密法 是头部。如果要经曆瑜伽和密法的修练,按照顺序必须先要瞭解阿 育吠陀。因此,阿育吠陀、瑜伽和密法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生命三位一体。它们彼此间的习练不是孤立存在的。身体、心 (mind)°和灵性(consiciousness) 的健康,都取决于日常生活中这叁者(阿育吠陀、瑜伽、密法)的知识和实践。
阿育吠陀舆西方思想
西方的警学和思维模式,倾向于对个性进行概括及分类。例如, 大多数人的共同之处,就是西方医学所认为「正常」的标准。阿育吠 陀则认为要依照个体来评估「正常」,因为每个人的体质都呈现著自
己天生的独特特质和功用。
在东方,理解的核心是接纳、观察和体验;在西方,理解的核心 则是质疑、分析和逻辑推论。 一般而言,西方思维模式相信客观性, 而东方思维模式则更注重主观性。东方思维模式提倡人们超越主观 舆客观的分别。这种方法上的差异,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西方人在理解阿育吠陀的方法论时会感到困难。
本篇关于阿育吠陀的介绍文章中,有许多陈述可能会引发「怎 么办?」和「为什么?」的问题。作者提醒读者,儘管这些问题不可避免,但并非都能有解答。即便在现代西方器学中,儘管有些理
母 心(mind): 在本书中指思维、推理能力的运作。
灵性(consiciousness): 在此表示霾性直觉和宇宙守则,以及生命全部源泉的连接。
念被证实有效,但其背后的原因并没有被真正充分瞭解。例如,虽 然抗生素可用来般死在体内形成毒质 (toxin)° 的细菌,但至今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解释毒质的形成方式和原因。
此外,阿育吠陀是真正完整的知识,它是各种要素的总和所构 成的真相。在对完整的知识有纵深瞭解之前,质疑其中的细节,将 是徒劳的,答案也不会令人满意。因此,诚恳地建议读者,接受最初似乎缺乏充分解释的陈述。
编按:toxin一般多误为「毒素」,本书为与梵文词量ama 的中谭区别,皆₁为「毒 质」。
|
|